▲ 頂欄圖片
【文章暫定】區間快車記行、大幸運草景點導覽(舊文更新)
目前日期文章:201209 (21)
- Sep 29 Sat 2012 19:41
跨越台灣第一長河---台1-國道一號~縣道154
- Sep 28 Fri 2012 06:18
公路迷座談期許官民合作 提昇公路安全
原文網址:http://www.thb.gov.tw/TM/Webside/WebNews_Show1.aspx?news=1252
繼100年公路總局首辦公路迷座談會後,第二度公路迷座談會今(27)日於公路總局舉辦,24名來自社群網站的公路邦成員以及中華民國機車黨成員,與公路總局一級主管針對國內公路規劃、機車考照制度進行討論。
今日的公路迷座談會吳盟分局長率領局內外一級主管出席,會議一開始,由公路總局規劃組針對去年座談會中公路邦成員的建議事項進行成果報告,包括部分標誌、指示牌面、英譯錯誤的情形陸續已完成改善;除此,公路原點標誌也已協調北市府於臺北市中山南北路與忠孝東西路交叉口完成設置等。另外,公路總局也準備了「臺灣地區公路整體規劃」簡報,與現場來賓分享國內公路路網未來的發展策略。
- Sep 27 Thu 2012 05:36
縣道182提昇省道?
- Sep 26 Wed 2012 19:57
竹山南入口長途坡道---台3-233.5k~縣道141
- Sep 23 Sun 2012 20:29
漸入無車之境---台1-田尾公路花園~國道一號
- Sep 22 Sat 2012 20:23
竹山北入口腹地狹小---台3-台3丙~233.5k
台3南投段車多的地方如下~
1.中興交流道~台16起點
2.台3丙~縣道151甲
跨越濁水溪之後,便是竹山超級有名的紫南宮,讓台3丙~竹山交流道在假日呈現擁擠狀況。竹山交流道~縣道151甲是通往溪頭.杉林溪的主要道路,假日也是塞塞塞。縣道151甲以南~斗六交流道就是很好行駛的省道,記錄起來也得心應手。
- Sep 20 Thu 2012 19:53
壓車在這裡---台鐵豐富站
台鐵豐富站位於豐富社區,軌道上則在苗栗車站北邊,是一座無人管理的小站,也只有區間車停靠,想買票請上車找列車長。這個人少到爆炸的車站,名氣沒有其他觀光車站來得大,與其說是車站,不如說這裡是當地村民散步的好地方。不過,未來豐富站設定為高鐵與台鐵的轉乘站,人員重新進駐車站是指日可待的。前面也提到這個車站離苗栗車站不遠,只要5分鐘車程,有極高的機會成為苗栗往返其他縣市的主要管道之一。
這次筆者從台北要返回台中,搭了高鐵到新竹站,再搭乘六家線到新竹火車站,決定搭區間車慢慢晃回台中。但是新竹~台中的直達區間車並不多,不是要在竹南,就是得在苗栗換車。筆者搭到的區間車終點站在苗栗,但是筆者並不想要有吵鬧的候車環境,提前在台鐵豐富站換車,這一篇文就出現了。
車站其實剛好在舊縣道126上,只有一個出入口,朝西向著豐富社區。車站從外觀看大概也比較像一般透天厝,還可以隨時串門子,不來這裡散步太可惜。配合台鐵車站改善,豐富站站前廣場也進行修建,看來小站的待遇也不會差到哪去,只是與大站比差很多。
- Sep 19 Wed 2012 07:28
東勢山城進出國道計畫
東勢是舊台中縣中,交通最不便的"鎮"級(含以上)行政區,所以有了新建聯絡道路,進出國道四號,縮小區域差距,改善台3交通
原文網址:http://www.thb.gov.tw/TM/Menus/Discussing/ThbTake/DiscussDetail.aspx?key=10414
- Sep 18 Tue 2012 19:45
省道上的小花園---台1---台76~田尾公路花園
記錄台1這天,天空有淡淡的雲,筆者在彰化市區時就有考慮是否取消本次出草。後來一直到本文才飄了點雨,整段行程也幸運地只有在這裡飄一下雨。
本文最大賣點是田尾公路花園,筆者許久以前以為是公路上有花園,想像著種滿花花草草的公路。後來才知道時沿路是園藝店的聚集地,這樣的落差是有點令人三條線。另外,園藝店最多的地方應該還是從台1彎進去的鄉道裡,台1上的大概只是意象與門面,大概是要讓其他人像筆者一樣充滿想像
▼本文間路線圖
- Sep 17 Mon 2012 21:10
三度穿越國道---台3-新街橋~台3丙
- Sep 15 Sat 2012 20:33
兩側的黃金水岸---關渡大橋
關渡大橋北側是台15與台2起點,橋下有台2乙通過;南側為縣道103起點。
本橋是淡水河口最重要的交通命脈,也是北部濱海公路與西部濱海公路的分斷點,配置雙向四車道+二人行道。目前橋寬無法應付現在車流,從早到晚都是跑不完的車,南北兩端的聯外道路也是車多擁擠,這就是淡江大橋與北淡道路的緣起,當然目前暫不討論,靜觀其變。
本次筆者由南端走向北端,唯一的方法只有搭公車,自857號關渡大橋步行~由竹圍捷運站搭車,走了2公里多,大概也是少數人會搞的事。
- Sep 14 Fri 2012 18:33
Change is a chance---台1-200k~台76
本文的台1,最特別的莫過於將經過正在改建的台鐵員林高架段,難得有路友在先前的文章留言想看這一段。不過除了在改建,筆者也尚未撥空專門記錄這裡,未來將記錄員林的新外環道路(環狀)以及員林車站,當然完工後也要再訪台1這一段。另外經筆者實際看過,台1目前並不可能改走外環道,這是道路設計上未達標準的緣故。
員林是台灣開發即早的城鎮,彰化除了市區,員林就是最重要的城市了。過往這裡是通往集集.西螺.草屯.溪湖林等交通路線的會合點,公路方面有縣道144.縣道148.台1.台76.國道一號,交通地位為彰化第二重要。長期以來的都市發展,已經讓員林進入一個停滯狀態。老舊壅塞的市區道路,鐵路對於都市兩側的隔閡,就業有限造成人口外流。
員林特別進行高架化工程,為了就是解決以上問題,外環道路也是重新開發員林的起點。翻開鐵改局工程一覽表,員林這一段的計畫長度算是非常短的,幾乎可以說是特別專案,連新竹與彰化兩個交通壅塞點都還沒下文,只能說員林民眾算是非常幸運。改善之後的員林相信也值得探訪
- Sep 13 Thu 2012 18:02
八卦山的腰帶---台3-南崗二橋~新街橋
八卦山屬於臺地,大概只有一半正確。縣道150以北,八卦山溝壑遍佈,看起來比較像是一條山脈;縣道150以南,從衛星可以發現八卦山名間段東邊是大大的平台,西側才是臺地階,看起來比較像記憶中標準的臺地。
位於上述北段的台3,不時會有上下坡,因應山上延伸下來的溪流。南段整片平坦,讓人以為已經回到平地,實際上海拔仍有140m
- Sep 11 Tue 2012 19:48
通往半山腰---台3-林子頭~南崗二橋
- Sep 10 Mon 2012 21:52
都市中的一條船---捷運大湖公園站
捷運內湖線通車了2~3年,筆者覺得最特別的就是大湖公園站,在2012年八月末的台北行特別記錄,為筆者從公路撈界畫下開端
大湖公園站位於大湖公園旁,是台北唯一有湖光山色陪襯的站體,搭配水藍色的主題顏色,讓旅客有在湖中之感(至少筆者有啦)。車站位於成功路上,延續了木柵線把車站架在馬路正上方的形式,整條內湖線大多也是這樣的配置。外型則是採用船的形狀,避雷針恰好變成船桅部分,讓整體畫面並不突兀
- Sep 09 Sun 2012 09:42
一時的六車道---台1-192k~200k
- Sep 08 Sat 2012 11:54
草鞋堆成的地名---台3-烏溪橋~林子頭
台3南投段長度大約35公里~比台中段短了10公里左右
台3的豐原~草屯擁有全線最長平原路段,比旗山~終點路段還長。離開了台中,台3只有濁水溪.清水溪的沖積平原,以及草屯較為平坦。其中南投~名間位於八卦山東側,有不同於平原路段的小爬坡。竹山市區的2~3公里較平,但是南北兩側都有小山路。以上也預告了台3草屯~竹山段將比豐原~草屯蜿蜒一些。
國道三號與台3在南投可說是纏綿不已,南投.名間.竹山等三個交流道都是與台3聯絡,若加上南北的霧峰與斗六兩個交流道,更顯兩條道路路廊接近度。
- Sep 06 Thu 2012 11:18
從兩個交流道到古老縣城---台1-大度橋~192k
台1彰化段,除彰化市區沒有分隔島且路線較彎之外,其餘路段都是蠻直的,所經之地更是彰化的精華地帶。
彰化在清朝時代蓬勃發展,都市使用情況較早成型。但是來到現在,彰化的街道狹小,生活品質較差,比起日治之後發展的台中,生活品質低落不少。
台中火車站區目前一直吵都市更新,站區周圍也漸漸成為空城,剩下最重要的交通功能維持著。彰化火車站區附近不像台中站區,仍然是蓬勃發展著,或許這是彰化尚未向外進行都市開發,也不像台中市區離國道較遠,所以商業行為仍以火車站最有利潤。
彰化的金馬外環道(台1丙),比較類似台中的五權路。是未來向外拓展的起點(東側山區腹地有限),金馬路以內筆者順理成章拿來與台中舊市區相比較。雖然機率不高,或許20~30年後,彰化的七期重劃區就會出現。
- Sep 05 Wed 2012 10:28
相看兩不厭,只有火炎山---中28
起點土城銜接中26,終點泰安銜接中32,全長6.357km
離火炎山最近的台中鄉道,位在大安溪南岸不遠,可用台13分為兩段。台13以西是蜿蜒的農村道路,所謂標準的鄉道;台13以東屬於泰安火車站以及泰安聚落的聯外道路,有約1.5公里的直線;與台13共線的路段則擁有省道規格。目前並沒有任何與國道共線的公路,鄉道與省道的共線在台灣是少見的。
- Sep 03 Mon 2012 10:26
沒走過,別說深度探訪外埔---中26(下)
上文剛好從后里臺地溜了下來,在臺地上的景觀,和到了臺地之下一樣空曠,但兩者的空曠感覺有了不同,無法言盡
本文剛好穿越外埔最重要的農業地帶,位在大安溪沖積平原,引用乾淨的大安溪水,種植出很讚的稻米與芋頭。
與火炎山相望,筆者被這一帶的景色吸引。在本文,拍風景的比例比其他鄉道文高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