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新竹香山區,終點台中豐原區,全長69.609km
台13前身為縣道117,是當時新竹~台中第三重要的交通路線(前兩名分別是台1.台3)。台灣北部丘陵多,公路數量不比南部,但每條公路的珍貴性更顯重要。從兩條國道.台1.台3.台13這些例子皆可證明。現在和許多公路一樣>>>車輛改行駛國道,目前成為地方上的聯絡道路
本文從國道四號往北記錄至大安溪,國道四號以南至終點將擇期記錄
▼本文區間路線圖
圖例:台13 縣道132(終點於甲后路東端之后里火車站,非路線圖之台13)
▲01 國道四號后豐出口
▲02
▲03 前方靠左後左轉
▲04 左轉來到后豐大橋
▲05 進入后里區
▲06
▲07 63k
▲08 里程預告,右邊為中科后里園區
▲09
▲10 后里市中心左轉
▲11
▲12 縣道132路口預告01
▲13 縣道132路口預告02
▲14 縣道132路口,筆者路線圖所繪終點於此路口是錯誤的
▲15 61k
▲16
▲17
▲18 里程預告與60k。前方路口需靠左,直走為舊線
▲19
▲20 下坡,離開后里臺地
▲21 遠方為台鐵山線高架橋
▲22 泰安火車站右轉
▲23 下坡結束
▲24 左邊為火炎山。路上車輛不多,主要車流集中在縣道132以南
▲25
▲26 58k
▲27 火炎山越來越近~
▲28 台13舊線右轉,現在路線直走
▲29 57k
▲30 新義里大橋,跨越大安溪
▲31 56.5k
▲32 橋上也是不錯的火炎山觀景點
▲33 56k
▲34 縣道140往苑裡需於前方下匝道
▲35 苗52往卓蘭同樣得下匝道。
前方台13高架橋為民國90年代興建完成,避免往三義車輛需要下匝道後又爬上陡坡,高架橋同時會跨越國道一號,之後回到原本的路線。因為台13高架,聯絡橋下的縣道140.舊台13以交流道方式呈現,算是少見的例子
▲36 記錄終點,苑裡直走,卓蘭右轉。前方為台13北上入口匝道,除台13南下出口為舊線沿用而來,其餘為新建匝道
台13升格成省道當時車流量是不及台1和台3,
不過現在早就超越台3,和台1比也沒有差很多,
主要是因為這是新竹-苗栗-豐原區間距離最短的道路,
而且許多來往新竹-台中區間的車輛為了規避收費站,
他們選擇的替代道路就是台13和台13甲,
所以台13系列即使在國3通車後仍然沒有失去重要性,
和台1台3受到的影響相比沒那麼大。
本計畫於路廊選擇係位於后里區西側(國道1號與台灣高鐵)間,其路線亦呈南北走向略與國道1號、台13線三豐路平行。為滿足本計畫道路新闢初衷,並考量既有路網結構,本案道路南北兩端將銜接國道1號后里交流道聯絡道及國道4號神岡交流道聯絡道,由北側向南經舊社農場跨越大甲溪接國道4號神岡聯絡道,全長約4,367公尺,規劃寬度為30公尺,開闢完成後可由本道路穿越大甲溪至國道4號,有效縮短后里至神岡間車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