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長達500公里的台1線,因為終點從鵝鑾鼻改至楓港,把省道長度第一地位讓給台9。然而近年台9不斷截彎取直,長度也越來越短,直到蘇花公路、南迴公路改編為台9丁、台9戊,台1再次成為全台最長省道。本文介紹其中一段截彎取直路線--太平橋。
曾經長達500公里的台1線,因為終點從鵝鑾鼻改至楓港,把省道長度第一地位讓給台9。然而近年台9不斷截彎取直,長度也越來越短,直到蘇花公路、南迴公路改編為台9丁、台9戊,台1再次成為全台最長省道。本文介紹其中一段截彎取直路線--太平橋。
現在的台9線蘭陽大橋寬3六車道,是民國80年代的作品。
在橋樑旁邊就是早期的橋樑,還是日治時期的鐵公路共構橋,民國60年針對公路橋部分拓寬,直到80年代興建現在的橋樑,台鐵也已經改至一旁的雙軌化高架橋。
蘭陽大橋舊橋命運有點像舊的大安溪橋或大甲溪橋,不過他還沒有斷掉,大甲溪橋只剩下橋台與幾個橋墩,大安溪橋中間一小段橋面已經沖毀。
本文就來看看東部早期最長的橋樑。
台3線剛剛編成時,行經草屯的路線為~中正路>太平路>碧山路>草溪路;後來改行太平路進入南投市區,原路線由台3丙取代;最後3線改為現今路線(部分更是初代台3現行經的草溪路),台3丙調去原本的台16甲線,台3草屯市區至南投路段變成台3甲線。
本文介紹的是現今已經變成一般道路的短暫草溪路與碧山路路段,短而重要的一條舊線。
義里大橋算是台13線改線中的後期作品,筆者國小時候還看過跨越國道一號橋樑施工
原本的義里橋位於現在橋樑東側,民國50年代完工,當時為了讓橋樑不要太長繞進鯉魚口聚落。新的義里大橋截彎取直,解決舊橋狹窄造成的問題。
本文銜接大甲舊線
台1北上離開大甲,距離大安溪靠近。大甲舊線接回台1的下個路口,大安溪橋舊線分出,並且通過日南聚落才接回台1。
舊線三部曲系列,就屬大安溪橋最早開拍,有2012年的照片。2年前前後後隨著鄉道拍攝計畫完成甲南再訪與大甲溪橋舊線,另外也拍攝大甲市區舊線,但是有瑕疵進而補拍。經過一番等待與整理,舊線三部曲與台1大甲段一同發文,堪稱舊線記錄的經典文章。
本文介紹甲南與大甲溪橋舊線,由南往北記錄。
大甲溪橋與甲南舊線原本一氣呵成,民國70年代大甲溪橋率先改線,甲南路段大約民國80年代改線,一來一往中多出路線圖中紅色的第二代舊線。
目前舊大甲溪橋只剩下兩端橋台與一些橋墩,大甲溪夏季洪水威力確實驚人。
民國55年,初代縣道125起點在豐原市區銜接台3,終點與現在相同。
民國65年公路網調整,起點縮短至大雅市區,並且將等為鄉道,編號維持不變。
本文記錄縣道125大雅舊線,部分路段更是為後來的台10甲線。
再次與台3線交會,本文記錄台3舊線之後來改編舊台3丁段
舊台3丁經過大里一期重劃區,是大里溪北地區的發展核心,屬於民國70年代作品,80年代在台3線(國光路)以西&新生西路以南進行二期重劃。整體而言一期重劃的道路寬度比二期略小,又是重要商業區域,比起二期區域交通亂上不少,本文舊線便是一例。
先前已分兩次把本次拍攝路段記錄,本次為照片統一更新並且更詳細的介紹
目前台3線的進化路.建成路.國光路是民國68年左右完工的道路,之前的台3路線直接通過三民路.民權路,從台中路離開市區,在大里橋北岸接回現在路線。
台3改線,原本的舊線南段(下篇文)變成台3丁線,10餘年後解編為一般市區道路。拖過許久,這兩三年台3丁終點牌也默默消失,沿線牌面總算跟著退役。